学术研究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李俊峰:电力大步走向清洁低碳时代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电力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布电力发展5年规划。《规划》的正式发布,给当下的电力行业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规划》相关问题,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近日接受了《中国电力报》记者的专访。

清洁、低碳、绿色是这轮变革的主要方向

记者:《规划》将“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放在非常高的位置。你认为电力的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包括哪些内涵?

李俊峰:“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能源革命,经过两年的时间,能源革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十三五”将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推进能源领域的变革,基本的要求就是使能源更加清洁、绿色、低碳。而且,这一变革不仅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能源变革的方向。在我看来,电力的清洁、低碳、绿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煤电的清洁化利用和改造;二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第一层含义是将传统的电源系统做好清洁化改造。必须承认,煤炭是不清洁的能源,但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等因素又决定了现阶段煤炭仍是我们的主力能源,当务之急是必须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国电源装机中,煤电是大头,燃煤电厂必须做好清洁化,例如做好脱硫、脱硝、除尘、脱除重金属等工作,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更大贡献。第二是优化电源结构,使电源更加绿色低碳。尽可能多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能源,适度发展核电。

总体而言,对煤炭进行清洁化利用是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案,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是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替代煤炭。不过,从较低层次转向更高层次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需要适度增加天然气发电来作为过渡,再发展到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

记者:你提到了适度增加天然气发电。据了解,外界对天然气发电的争议也比较大,争议点涉及能源安全、成本等多方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俊峰:要将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看待。打个比喻,过去人们过冬时要穿厚厚的棉袄、棉鞋来抵御寒冷,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当人们有了更多的抗寒工具和手段,还有多少人愿意选择穿那种  手制的厚棉袄、棉鞋?能源也同样如此。从烧柴火,到烧煤炭,再到使用石油、天然气,再从油气过渡到非化石能源,这是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用成本来衡量。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越有意愿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目前,发达国家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不足20%,我国离实现这个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必须花大力气优化我们的能源结构,而优化能源结构的核心是要逐渐减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这也是能源革命的任务和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为用煤大户,电力行业的减煤、控煤,还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重任。

煤炭在能源变革进程中是要逐渐淘汰的,天然气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作为煤炭向可再生能源间的过渡,以后天然气也会被淘汰,不过那或许是三五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碳排放将成为重要控制指标

记者:《规划》提出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等目标。这些目标的完成预期如何?

李俊峰:国家设置一些导向性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些指标要逐步体现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以给企业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国家的标准是不断进步的。清洁化,不光是清洁,还要更清洁。当然,现在煤电在清洁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仍然有不断进步的空间。比如,在低碳方面做得还不够。

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将成为电力行业一个很重要的控制指标。《规划》中提出了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至865克/千瓦时的目标。此外,《“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里也提到,到2020年,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这意味着我国一大部分发电企业的煤电比例不能超过50%,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总体来看,五大发电集团由于近年来已经在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要完成这个任务基本没有太大难度,但一些地方电力公司可能就压力比较大。如果完不成,到时候就要通过购买碳指标、参与碳交易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电能替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记者:《规划》重点提到,到202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要提升至27%。这是不是明确了电能替代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要地位?

李俊峰:这只是其中较为浅显的作用之一。一方面,燃烧煤炭、石油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尤其散煤燃烧危害更大。每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是火电燃煤排放的5——10倍,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高达50%左右。另一方面,天然气虽然较煤炭而言更为清洁,但它在利用过程中也会释放一部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也是形成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的利用,对防治大气污染确实大有裨益。

另外,电能替代不仅仅是一个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终端比重的问题,更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从发达国家的终端用能来看,电能的占比也非常高。我国要进入现代化社会,能源系统、用能方式也要和发达国家接近。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是解决用电问题,现在电力已经做到了宽裕,这个时候提出大规模的电能替代也具备现实基础。

记者:《规划》的亮点是对电力体制改革作出了安排。例如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市场等。你对电力体制改革有何评价?

李俊峰: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具备了市场化的基础条件,但小范围的改革力度毕竟有限,作用也有限。下一步必须打破各区域画地为牢的局面,改变区域自给的供销模式,树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大市场,才能真正显现出市场化的魅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