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基地概况»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为了增强北京市能源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北京市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能源科研机构和平台,汇聚国内外能源行业的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经全面考察、综合比较和严格评审,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批准在华北电力大学设立“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能源基地),并于2007年1月26日正式授牌。

  

  能源基地是全国首家开展能源决策研究的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自2007年1月成立以来,能源基地秉持“聚能会源、咨政立言”的理念,依托华北电力大学优势资源,聚集国内外能源专家,以国家和北京市能源发展重大理论和能源决策研究为中心,与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通过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吸引能源决策研究高端人才,提高能源决策研究学术水平,通过敏锐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和决策动向,运用能源决策及管理前沿工具,前瞻性预研国家和北京市能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电力大学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国家和北京市制定能源战略、能源规划、能源政策和能源法规提供理论研究成果和专家智力支持,在加强北京市能源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北京市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成立以来,能源基地以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重点,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创新科研协作机制,积极开发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在学术成果、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哲社研究基地,并于2016年顺利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底,能源基地又成功入围CTTI来源高校智库综合评分Top50,以及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领域智库综合评分Top10,学术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0bf2cb146514a429f9a666cd2747715.png

  (一)学术成果

  截止2018年底,能源基地共出版能源类学术著作108部,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能源类学术论文737篇,能源类国际学术论文401篇,提交咨询(调研)报告99部。其中,《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学术论丛》已出版两期(共12本),并且每年出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为国家和北京市能源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术委员周凤翱教授牵头撰写的《生物质能政策与法律问题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该领域的学术著作,填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学术委员牛东晓教授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政策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权威专业期刊《自然》的专访。此外,能源基地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2项,其中包括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总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科研项目

  截止2018年底,能源基地共承担科研项目57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2项,来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51项,来源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项目、国家能源局重点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18项,来源包括美国能源基金会委托项目、亚洲开发银行委托项目、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委托项目等。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人才培养

  能源基地依托“中国绿色电力发展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中国能源法》、《外国能源法》、《能源政策》、《新能源概论》、《能源监管体制》等专业课程,并通过积极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极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截止2018年底,能源基地培养了博士后9名、博士136名、硕士559名。他们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5篇,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香港大学吴复立首届论文创新奖二等奖、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等奖项。

  

  (四)学术交流

  截止2018年底,能源基地共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8次,如2007年4月的“中国能源法国际研讨会”,2007年11月的“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2016年10月的“中国国际能源领袖峰会”等;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7次,如2008年12月的“中国能源发展形势与对策研讨会”,2015年9月的“首届经观新能源沙龙”,2018年10月的“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精准扶贫高端论坛”等;还主办了数十次小型学术研讨会,如“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系列学术沙龙。

  

  能源基地研究人员也多次作为组委会主席、咨询专家、主题发言人出席国际国内的能源会议,如2009年6月的“全球能源经济学术会议”,2012年9月的“低碳发展与法律制度构建海峡两岸学术会议”,一年一度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并就能源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的专访。

  

  此外,能源基地共选派24名研究人员和14名博士生赴海外进行访学和交流。同时,受邀前来基地进行学术交流的海外学者共计56人次。目前,能源基地已经与国务院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能源相关部门、北京市相关部门、与能源相关的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建立起密切联系。

  

  (五)社会服务

  能源基地注重理论研究的应用性,紧密跟踪国家和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型研究紧密结合,在社会和企事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能源基地研究人员积极参与能源立法活动。学术委员周凤翱教授作为专家组副组长主持了《原子能法》起草工作,作为常驻专家直接参与起草了《能源法》、《核电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其立法建议多次为上述能源立法所吸收和采纳。

  能源基地研究人员也积极参与能源决策咨询,截止2018年底,向政府部门共提交研究成果105项,其中32项获领导肯定性批示,33项被实际部门采纳。如杨勇平教授作为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于2010年11月提交的《风电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被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所吸收和采纳;唐元研究员、曾鸣教授提交的决策建议多次得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国务委员的批示;学术委员牛东晓教授作为国家发改委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专家组成员,为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政策咨询。

  能源基地研究人员还积极为企事业提供服务与咨询,截止2018年底,共承担企事业委托课题473项,研究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如学术委员牛东晓教授基于KEQQI方法论思想构造的电力负荷预测新模型已经在北京等11个省市运行使用,获重大经济效益,仅河北南网就获年经济效益2355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能源基地将继续吸引与培育高水平能源研究人才,逐步建成集科研、咨询、教学和培训于一体,具有学术原创力和决策影响力的能源决策智库,为加强国家和北京市能源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发挥积极作用。热忱盼望海内外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与能源基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

 

  

 

        Beijing Energ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BEDRC) is the nation's first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t provincial level focusing on various energy issues. This Center was established jointly by Beijing Education Commission, Beijing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Office and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in January, 2007. BEDRC accommodates 8 sub-institutes/centers, i.e. Energy Law Research Institute,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and Law Research Institute, Energ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Law Research Center, Energy Economic Institute, Ener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Energy Education Institute, Biomass Energy Policy and Law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Energy Internet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And main research areas of BEDRC include: Chinese and foreign energy policy and law, ener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energy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research, energy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legal governance. At present, BEDRC has 18 senior experts who have nation-wide reputation in energy area and more than 90 full/part-time researchers, including Appointed Expert of National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me, Yangtze River Schola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andidate of National Pacesetter Project, etc.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BEDRC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academ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as well as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articularly some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filled gaps in energy research such as China’s biomass energy policy and law. BEDRC thus has been successively awarded Beijing Outstanding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and ranked top 50 among CTTI (Chinese Think Tank Index) University Affiliated Think Tanks of 2017. Regarding energy-related academic works, BEDRC, by the end of the year of 2018, has published 108 academic books, 737 articles in domestic core journals and 401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BEDRC has undertaken 579 government-sponsored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62 projects at national level, 151 projects at provincial level, and 18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and 473 enterprises-sponsored research projects. BEDRC has submitted 105 research reports to the government, among which 32 received positive instructions and 33 was adopt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BEDRC ever organize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8 times and national conference 7 times. BEDRC also endeavors to promote energy education by providing energy 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s to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So far BEDRC has sent 24 researchers and 14 PhD students to overseas universities and invited some 60 foreign scholars for academic exchanges. 9 postdoctoral fellows, 136 doctors and 559 masters have been trained. BEDRC therefore received 82 scientific awards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 for remarkable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All of above shows BEDRC has occupied leading position in energy research area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leading role in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service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