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樊良树撰写的论文获《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16年第18期《新华文摘》对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樊良树撰写的论文《“中国式邻避行动”特征、困境及展望》进行了论点摘编。该文发表于《中国国情国力》(2016年第5期),系樊良树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与治理研究》(项目号:15BSH018)的阶段性成果。

    该文的主要观点为:近年来,中国多地爆发声势浩大的“邻避行动”,与“巨变中的社会”紧密呼应。“中国式邻避行动”有着独特的演变逻辑,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固化了“一闹就停”或“一闹就迁”的僵硬模式。2007年厦门“反PX行动”集中彰显了“中国式邻避行动”的单议题特征:参与者强调自身利益、当地小环境利益,“只要别建在我家后院就行”。获益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强大且低成本的动员机制,民众极容易在网上发表各种观点,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志同道合者”。耸人听闻的碎片化信息、情绪化表达、对“邻避设施”的“污名”更容易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穿梭流动,为集体动员带来更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民众往往将“维权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而非“邻避设施”建设方。置于风险事件处理一线的地方政府,往往叫停或将“邻避设施”迁移它处。如此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只能换来一时一地的平安,治标不能治本。而单纯的科普教育、对相关民众给予积极的环保回馈,亦无助于从根本上化解“中国式邻避行动”。唯有补上安全短板,保证“邻避设施”长期安全运营,“中国式邻避行动”发生频率才能降下来,最终成为转型中国的阶段性事件。(沈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