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地动态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成功举办第二十期“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学术沙龙

    为全面了解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发展与历程,密切掌握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最新发展动态,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于2016年6月14日在主楼D216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二十期“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以“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The Road From Paris: Assessing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aris Agreement)为主题,邀请了美国纽约大学Shakeel Kazmi教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法律顾问Marianne Lavergne担任主讲嘉宾,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沈磊博士担任主持人,能源基地部分研究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活动现场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与远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法律顾问Marianne Lavergne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Marianne Lavergne女士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成立背景、发展过程、主要职能以及近年研究的重点领域,使得与会人员对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能源基地执行主任沈磊博士也向Marianne Lavergne女士介绍了能源基地的基本发展情况,并就双方科研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初步商讨。

    随后,Shakeel Kazmi教授介绍了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过程以及大会取得的重大成果——《巴黎协定》,并对《巴黎协定》的法律性质及主要条款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对减 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和全球盘点等各要素做了平衡性安排。可以说,《巴黎协定》凝聚着各方最广泛的共识,凝聚着各国领导人、各国部长和谈判代表的心血,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但Shakeel Kazmi教授同时也指出,《巴黎协定》依然存在若干不足。例如,“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受到弱化,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的跨国转移难以有效落实,各国对递交自主贡献(INDC)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实质性条款无法律约束力等。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根据目前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定的自主贡献目标测算,本世纪内全球气温将升高2.7°C,远远达不到《巴黎协定》所制定的目标。

    此次研讨,Shakeel Kazmi教授对《巴黎协定》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使与会人员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利于能源基地更好地开展能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交叉学科学术研究。(丛丹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