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地动态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曾鸣教授受邀参加“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为适应世界能源转型新形势,加速中国能源转型步伐,2016年10月29-31日,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最高规格能源会议——“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隆重召开。本届论坛在去年首次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着力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协调·发展·转型”为主题,汇聚全球能源领域政界、科学界、产业界、商界的领导者,立足全球视野,努力构建关于未来能源发展和转型的交流、对话、合作平台,就如何建立适应能源转型的制度、政策、市场体系,如何协调不同能源领域发展诉求进行深入研讨,探讨未来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享清洁能源和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优秀实践,为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组织、商业精英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思路,构建合作共赢新模式、新机制,切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论坛得到了全球能源领域的积极响应。德国、丹麦、埃及3个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官员出席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欧盟、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近300家国内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共8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终端能源消费转型、可再生能源协同创新发展、未来电力系统转型、交通能源转型、建筑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与区域能源转型等八个方面,深入探讨能源转型方向与路径、交流转型实践经验、凝聚更多共识,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进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曾鸣教授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期间,曾鸣教授在“未来电力系统转型”分论坛上做了题为“传统电力系统的转型之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新能源电力系统是通过电力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承受供需双侧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冲击,从而保证新能源电力的高效利用以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未来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基本形式为:集中式与分布式、远距离大电网输送与区域微网就地消纳相结合。二是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实现多类型能源电力互补,使得供应侧整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出力特性。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拥有足够的接纳能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被充分挖掘。三是强化三个响应(电源响应、电网响应、负荷响应)促进系统可调控性、安全性、稳定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曾鸣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还出席了“能源互联网”分论坛,该论坛由能源基地名誉主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主持。曾鸣教授就能源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能源变革大势下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能源互联网如何支撑能源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等若干问题参与了圆桌会议讨论。

  此外,曾鸣教授应协鑫集团的邀请,与会期间以“能源互联网如何支撑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为主题,在协鑫集团高管人员中进行了演讲,共同探讨能源变革大势下的产业发展,能源互联网下能源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在能源变革中未来战略方向等话题。(沈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