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十三五”期间提出的能源产业紧扣能源革命战略,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能源行业低碳、绿色、清洁、高效发展,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于2016年6月7日在主楼D333成功举办了第十九期“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以“能源转型:石油形势与政经关系流变”为主题,邀请了英大传媒集团《能源评论》和《英大金融》主编、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孔志国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王伟担任主持人,能源基地的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孔志国研究员首先从石油的重要性谈起,它是各国经济的血脉,更是命脉,直接关联着国家的安全。作为全球性的战略物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石油的全球开采量已经超过同期发现量,但石油的需求增长仍将超过预期,未来世界石油的供求将更加紧张。世界石油格局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引起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调整与急剧变革。
随后,孔志国研究员从能源革命的大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石油在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石油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石油与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大国间的政治关系、石油与地缘政治、石油与地区政治稳定等方面,并以英国石油公司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例,具体阐释了能源和政治的关系。作为特殊商品,石油的政治属性和金融属性是拨动油价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政治属性影响因素包括地缘政治格局、通道安全、国内政治稳定、恐怖袭击等;金融属性影响因素具体则包括美元、风险基金炒作等。孔志国研究员认为该案例体现了能源在世俗的政治面前永远是配角这一铁律,而这才是英国失意俄罗斯的主因,这与政体无关,与国家颜色亦无关。
最后,孔志国研究员对当前的能源转型及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简单阐述,并预测核能与光伏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此次研讨,孔志国研究员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能源转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尤其从石油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以及产油国命运的跌宕起伏,甚至以此带来的战争出发,纵论石油价格的周期性发展和政治经济之间的波动关系,预测能源革命中石油的未来命运及能源革命的发展路径,从石油形势与政经关系流变角度提供了对能源转型问题的全新诠释,为能源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丛丹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