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地动态

能源基地名誉主任李俊峰就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这一事件,2017年6月2日上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

    李俊峰表示,《巴黎协定》在美国缺乏法律保障,没有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所以,特朗普可以轻而易举地废止。特朗普这一“意气用事”的举动,付出的政治代价极低,但完成了一项竞选承诺。

    李俊峰认为,《巴黎协定》有一个软肋,导致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以轻而易举地宣布退出:它是建立在国家自主贡献基础上的,缺乏法律约束力。比如在美国国内没有法律约束力,虽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批准生效了,但没有经过美国国会批准,因而该决议缺乏实施的法律保障。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可以不经过美国国会,就能废止奥巴马的这一行政决议,几乎不用付出任何政治代价。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可能对美国经济和能源市场影响不大,但在外交上是失分的,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美国“世界领袖”的地位。

    李俊峰表示,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总统对经济的干预能力有限。美国的“天然气取代煤炭”、“新能源的发展”,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或者有法律保障的。此外,美国的新经济企业正在不断地壮大,比如智慧制造、电动汽车等,特斯拉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过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这都是资本选择的结果,而非总统。

    一些美国企业家威胁称,如果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他们就退出特朗普的总统顾问委员会。但李俊峰认为,这些美国企业家的退出,仅仅表示一个姿态是不够的。特朗普毕竟是当权者,这些企业家责任是,把一个“不靠谱”的总统变得靠谱起来,而非撒手不管。

    李俊峰表示,中国不存在是否要退出《巴黎协定》的摇摆问题。因为在环境质量和能源结构方面,美国是“优等生”,而中国的相关发展转型工作刚刚起步,能源结构也不够优化。比如,煤炭在美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足15%,但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60%;燃煤发电占美国煤炭消费不足30%,但在中国,这一数字约为75%。中国要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改变能源结构,需要减煤、减少碳排放,还需要转型发展,减少中国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更加节能。而这些措施,都对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好处,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李俊峰说,近年来,通过治理雾霾,中国减少了煤炭的消费量,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我们何乐而不为?

    李俊峰表示,中国的一些生产过程,加剧了环境污染。这样的经济能力,我们要不要?现在把这部分生产能力减下来,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在转型期,一些人难受,一些企业难受,一些地区难受,是正常的。

    李俊峰说,从理论上讲,《巴黎协定》对中国也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中国想做得更好,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是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我们需要比协定约束的,做得更好,比自己承诺的,做得更好。早在2009年,中国政府就向国际社会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李俊峰透露,2018年,国际社会将会就各缔约方对《巴黎协定》的履约情况进行第一次预盘点,届时中国的答卷会让国际社会满意。(王瑜芳撰稿)